南都:有瞒报先停职,更要让发现瞒报制度化

2012年10月27日09:23  南方都市报 微博

  日前,中共广东省委举行“八个行动计划”新闻发布会,该“八个行动计划”针对未来五年广东省各领域的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,回答了“未来五年内要干什么,干到什么程度,达到什么目标”等问题。其中,在备受瞩目的廉政建设领域,广东省纪委常委刘连生向媒体介绍《广东省从严治党五年行动计划》的做法,即发现官员不如实申报财产,一律先停职再调查。

  围绕官员财产监督的问题,公共讨论之所以一轮又一轮,不敢怠慢、不能停歇,概因其之于社会政治和国家前途的至关重要性。古语云“至廉而威”,廉洁所能给予权力机构与权力者的,不仅是关涉执行力与威力的前置支持,而且是涉及施政团队威望的道义基础。此次广东以“行动计划”为载体再探官员财产监督的制度韧性,是为对深水区改革“不进则退”的清醒判断,同时这种“动起来”的努力、主动啃硬骨头的心气,亦须社会各界的参与性支持。

  发现官员不如实申报,先停职再调查,其直接依据或源自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5月联合下发的《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》。该规定第17条,涉及到官员“不如实报告”和“隐瞒不报”的情况,根据情节轻重,给予从“批评教育”直至“调整工作岗位、免职”等先期处理。广东此番出台的规定,实则在于给“瞒报”这一行为予以情节上的轻重定性,且点明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因果逻辑———“为什么不如实申报,这后面一定还有潜台词”。官员瞒报财产的背后极有可能是严重的经济犯罪,这已为近期多起重大贪腐案件所证实。

  有瞒报则先停职,或不能算制度上的重大突破,却依然足够醒目,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此前对乌坎选举的定位一般,“没有任何创新”的社会管理,依然可能出现开创性的变革景象。究其原因则在于,现有制度资源是否得到了足够彻底的理解、消化和执行。激活既有规范的威慑力、执行力,“有瞒报,先停职”的第一重积极意义即在于此。

  同时必须看到,在“有瞒报,先停职”的路径框架中,“发现瞒报”是为启动停职调查程序的核心前置要件。反观近期爆出的诸多官员涉贪案件,网络监督在“发现瞒报”环节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,能否充分重视网络爆料并及时介入调查,已成为衡量各级反腐肃贪部门反应力与决断力的标尺。但无法绕过的一个关键命题是,如何能让“发现瞒报”这一环节拥有足够的制度化预期?

  官员个人申报信息应接受常规化的核实,而非爆料后的个别倒查,据报道,近期在广州南沙新区着力开展的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试点,除了扩大财产申报的主体和范围,还试图探索与房管、出入境管理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,以核实官员财产内容的真实性。现代化的信息共享已不存在技术障碍,官员财产等信息的申报,只是监督的起点,接受信息申报的部门须主动进行信息的甄别、核实工作,且相关调查结果应建立常规的披露机制。

  与此同时,社会公众对官员申报信息的有效监督,亦是“发现瞒报”可堪倚重的力量。除了偶发的网络爆料,社会成员须积极介入和参与对官员申报内容的甄别、监督,包括充分行使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赋予的知情权利,申请官员财产申报信息的保管部门,公开其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,以一定形式记录、保存”的、这一“需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”的官员财产申报信息详情。公民在满足知情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监督,同时也有助于相关机构对官员申报信息予以地毯式甄别,但其前提则是职责部门应为此尽最大可能创造便利条件、清理制度障碍。

  日前,《南方日报》刊发题为“廉政改革需要锐意试验”的评论员文章,关注“在业已开展的家庭财产申报改革试验中,多数地方虽然进行了财产公示,但基本上都是官员自己填报,其真实性容易遭质疑”,这显然点出了制度化发现瞒报的重要着力点。让“发现瞒报”从巧合走向可预期,核心关键在于将财产申报作为起点,而非终点,以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为契机,继续官员财产监督的努力。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
  •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失好局遭阿扎逆转 无缘4强
  •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
  •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:层层转包千家分食
  •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
  •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(图) 刘德华红前秘史
  • 读书周恩来亲述: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
  •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
  •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(图)